遇見未知的自己
  ——關於參加“中國傳媒大講堂”隨筆
  東北師範大學 楊琇涵
  2014年7月14日,來上海已經第11天了。回憶當初,當四號來自長春的航班降落在浦東國際機場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的情緒很複雜。因為,我知道,我要帶著很多未知遇見更好的自己。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來上海,但心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我滿懷期待著,但又不敢太奢望旅程的種種,因為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我們四位從東北師範大學來的孩子一路相隨,拖著種種的行李,輾轉在磁懸浮、地鐵、徒步行走中,腳底板酸無知覺,直到終於住在了離外灘不遠的青年旅社。整裝待發,準備在報道的前一天,游一游美麗的夜上海。
  外灘,東方明珠,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建築讓我不禁驚呼:上海,很美,很發達。天橋上來來往往的人匆匆忙忙的行走著,地鐵里永遠擁堵的人潮,人們操著各地的口音,行走仿佛機器一樣,在這樣一個被稱為“魔都”的地方擠破腦袋尋著屬於自己腳下的那一塊土地。
  2014年7月14日,來大講堂第10天。五號,報道後,入住。漫步校園,對交大校園的建設佈局,面積之大,我們沒有自行車等等瑣碎的帶有吐槽性質的奇怪想法佈滿腦海。哈哈,還是會仰天感概一下:當初如果好好學習,來這樣國家一流大學讀書,人生會不會不一樣。但是,人生沒有如果,也許走了彎路,但都是財富。始終告訴自己一句話,來這裡,是想來學習,來長見識,來看看在自己所學的領域里學者的思想,更是來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迴首這10天每天的講堂的安排,也會很累,也會在講堂睡著,但都不能磨滅我喜歡這個領域的一切。無論是開幕那天,學術派陸小華教授講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變革的十個趨勢給了我醍醐灌頂的感覺、祝建華教授講的大數據與數據新聞給了我畢業論文的更多的靈感,還是實踐派央視原製片人劉慶生講述的“接地氣”的職業感悟、上海文廣新聞中心首席主持人秦暢老師暢談的人生感言以及昨天熱火朝天的圓桌論壇。都讓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思想交鋒與話語碰撞”,都讓善於觀察細節的我看到了學術大家們的做人做事的態度。
  我想,這樣的收穫才是應該有的收穫吧。給我最深的感悟就是,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我們不能只讀書,更要懂得如何做人。現在在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一定都有他成功的道理,我們一定要虛心學習,戒驕戒躁。
  寫下這篇隨筆的時候,正好是今天的早上九點左右,三點的世界杯閉幕戰德國戰車奪冠了。我想在這一天寫下這篇隨筆很有意義。回想開幕時,我還在師大的校園裡準備畢業論文的開題和各種作業。而今,為期一個月的世界杯圓滿結束,我也從春城輾轉到了魔都,還會從魔都到蓉城。這個夏天,註定是不寂寞的。就像剛閉幕的世界杯,作為偽球迷的我,看著大力神杯被德國舉起,不舍,對阿根廷的唏噓,但更多的還是看到現場歡呼畫面的感動。感動於競技比賽的體育精神,感動於生活的奇妙變化,感動於人生的妙趣橫生。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今天的論壇是新聞傳播學刊主編與傳媒學子的面對面交流。很是精彩。
  在隨筆的最後,再揶揄幾句客套話,發自內心的。謝謝上海交大人文藝術學院舉辦這樣一個公益性質的傳媒領袖講堂活動,能夠給予我們這些生長在欠發達地區的莘莘學子們一個拓展視野的機會,這正是我們很需要的。希望在接下來結束之前的日子里,能夠更加適應這裡的天氣、人們的口音、生活節奏等等,給自己上海之行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寫到這裡,看了一眼長春的天氣,24度,有點想家了。看了一眼成都的天氣,27度。仔細想想,人就是在回憶過去捨不得,恨現在漫長的時間為何不快點過去,暢想一切美好未來的心態中度過著每天。還好,我偶爾疲憊的心和身體還是有著大部分的熱血激勵我每天都充滿對未知的期待,也做好了面對一切未知的心態。
  祝大講堂以後能越辦越好,謝謝!
(編輯:SN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11deaq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